年纪大了,好象对过年就更看重了,一是过年意味着可以放松一下工作紧张的状态,过年还意味着可以到处走走看看了。
2025年春节过了两天了,春节这段时间又去了一趟皖南,目的主要是圆自己一个黄山梦。这次旅行一共用时7天时间,从27号出发,到2.2号回青岛。路上回忆有很多,也是第一次一个人离家走这么远的地方,还是一个人开车。在外面住了两天车上,其它时间在简陋的宾馆休息了几天。
在写这篇文章的时间也回想了一下那些旅途的日子,总结下来两个字,“忙碌”。一个人的出行要准备很多东西,第一是要想好明天去哪里,在哪里吃,哪里值得去,时间不多的情况下,还是想去一些风格不一样的景点,所以选择就很关键了,再就是到了一个景点,你要选择怎么玩,一是前一天做好攻略,再就是跟着别人走,过程中还希望能够拍些好的视频、图片,希望未来能够留下些回忆,很多地方可能去这一次就是最后一次。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吃不是很看重 的人来说,在外面选择吃什么东西倒是很轻松的,只记得因为过年,很多饭店关门,导致走了很多路,或者在一个饭店要等一会儿才能吃到东西。
这次7天的行程,也为我将来想全国自驾打下一个基础,了解到了一些知识比如哪些东西一定要带,怎么玩,怎么休息,怎么安排好一天的时间。但不管怎么样,这次出行也发现,想要天天在车上住是不大可能的,生活还是有很多不方便,要客服是要花些力气的,如果一个人可能还好,如果两个人,我能想象到是比较难的。
2025年新年
过去的一年2024年还是发生了很多变化,比如一个人去崇礼滑了雪,带多多去江苏、淄博玩。工作上她换了岗位,从事了新媒体工作,我的工作又多了个角色,工作上还是兢兢业业,但工作变得非常杂乱,这不是一个正常理想的工作,其实也有想换个环境的想法,但怕给她带来紧张情绪,等她稳定一下吧。
今年车开的比较多,买车一年多点,已经跑了2万多公里,但总感觉没有新意,山东附近转了不少地方了,但各个地方老百姓生活方式都差不多,景色也一样。2024年还读了一本书《月亮与六便士》,我觉得读书还是很容易让一个人静下来的,创新园开了一家图书馆,可以多看点书了。
2025年已经走了10来天了,豆豆耳朵里的血肿不知道怎么样,如果再过10来天没有好转,我就打算用点药了。今年打算去一个相对远一点的地方,再读三本书,争取把工作调整到自己一个觉得比较舒服的状态,未来还是把自己定位在海洋、智能化方案专家这个角色比较好。今年听到以前同事说,以前做过的一个项目,那个项目的业务领导现在还常常提及我的名字,对系统很认可,也想让我继续帮他们弄二期,也算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吧。
最后总结一下,马上快50了,该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了,前半生兜兜转转,忙忙碌碌,但愿后半生不枉此生。
24年12月她的生日
每个月都想记录一下这个月比较重要的生活碎片,今年的12月在连续看了2个多月房子后,想给她过个生日,提前两周就去了几个比较不错的民宿,总结一下,价格便宜,风景虽好,但冬季冷清,不想在一个冷冷清清的环境下过这个生日。
于是就在市区选了一个百年的建筑,花拾楼,1933年建的,有三间客房,在信号山脚下,景色自然不用说,出了门就是熙熙攘攘的人群,但隔音很好,一直想在青岛的红瓦下住一下,虽然在青岛生活了20多年,但这样的体验还没有。生日过后,还是会回归平静。
每到12月事情就会多很多,公司内部也存在不小的问题,看不到什么希望的那种,每天都很忙,但是确实已经不是5年前的公司了,受环境影响很大,公司领导层也是形同虚设。打江山容易,守江山难。
每天都应该有一段时间放空一下自己,期待25年新年的到来,49岁的我会是什么样的,25年应该要做哪几件事?都要好好想想。
2024年秋天的故事
最近需要调整一下自己,为什么一下有了这个感慨。源于以下三个事情:
第一是看到家里的群发了一张大姑和表姐在贵州游玩的照片,大姑已经85岁了,还依然可以跟着表姐们爬山游玩,看到大姑的精神状态还是很好的,这可能得益于他的爱动的天性,记得小时候在奶奶家,每隔一段时间的周末,就能看到姑姑从很远的弄弄坪到奶奶三井巷家,在80年代,这两个地方的距离是很远的,要倒两次车,两次车都差不多是从终点到起点,那时候公交车还是主要的交通工具,车不快,人多,大概率没有坐的位置,这一趟下来还是很辛苦的,但大姑几乎每个月都会来个一两趟,隔三差五还会带着表姐过来。在记忆中没有看到姑姑为啥事烦恼过,而且很聪明,勤快,是很细腻的女人。
再就是最近一些同事的离职也很多很频,每当人走后,留下那个空空的坐位,或者突然一天发现一个陌生的人坐在那个挺熟悉的同事的位置上。
还有就是这个周末一个人去了一趟北九水红枫林☀,整体风景也没有那么精彩,但是走着走着,就能够突然出现一处让你很喜欢的地方,有可能打动你的是声音、或者是一片树叶、或者是一段旁人的对话,走在那条路上,好象是走过了几十年,很熟悉,我相信,这种感觉可能只有自己才有,他是把你几十年前走的地方一下串联在了一起。
从这三件看似不相关的事情中,我的感触确实深刻且富有启发性。
😊首先,大姑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。她即便到了85岁高龄,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,能够克服身体上的不便,与年轻一代一同爬山游玩。这种不屈不挠、乐观向上的精神,让我意识到年龄并不是限制自己追求快乐和探索世界的障碍。大姑的坚韧和积极,提醒我要珍惜每一次与家人团聚的时光,同时也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,勇于尝试新事物,不被生活的琐碎所困扰,以更加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变化。
💖其次,同事的频繁离职让我感受到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和变迁。每个空空的座位,都承载着一段过去的故事和记忆,而新同事的到来,则意味着新的开始和未知的可能。这种变化无常让我意识到,人生就像一场接力赛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跑道和终点,而我们要学会适应和接受这种变化,珍惜与同事之间的每一次合作和交流,同时也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和准备。在变化中寻找机遇,在离别中学会成长,这是职场教会我的重要一课。
💪最后,独自漫步在北九水红枫林的经历,让我体会到了孤独中的宁静与美好。那些突如其来的惊喜和感动,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奇妙。这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体验,让我意识到,有时候放慢脚步,静下心来聆听内心的声音,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。在忙碌和喧嚣的生活中,我们需要学会给自己留出一些独处的时间,去思考和反思,去发现和珍惜那些平时被忽略的美好。这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,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法替代的。
综上所述,这三件事情虽然看似无关,但它们共同构成了我近期对生活、职场和自然的新感悟。它们提醒我,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,勇于面对变化;要珍惜与他人的每一次相遇和别离,学会在变化中寻找成长的机会;同时,也要学会独处,去发现和享受生活中的美好。这些感悟将成为我未来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,指引你不断前行。
老太原打卤面(黑木耳版)
还能很清楚的记得30多年前在大姨家吃的打卤面,虽然经过了很多年,吃的次数也不多,但总是能被那厨房飘出来的肉香、花椒香、八角香所触动。今天收集到了这个面的做法教程,送给吃过或者想尝试一下,给自己或者家人做顿美味早餐的人,如果你有什么意见觉得不对可以补充。
步骤如下:
🥣所需食材:
- 烧肉切小片
- 炸豆腐切条
- 香菇、木耳、腐竹泡发后切小块
- 韭菜切段
- 花椒、八角
- 葱花、干辣椒
- 水淀粉1小碗
- 鸡蛋2个打散
1️⃣锅中加水大火煮沸,放花椒八角煮5分钟后捞出
2️⃣放入肉片、炸豆腐、香菇、腐竹、木耳,加2勺生抽/1勺老抽/半勺盐/半勺鸡粉/半勺白胡椒粉,盖锅盖转小火煮15分钟
3️⃣淋入水淀粉,顺一个方向慢慢搅动勾芡,再淋入蛋液,鸡蛋成型后搅匀关火
4️⃣撒一层韭菜/葱花/干辣椒,锅中倒油加花椒烧热后捞出花椒,泼在卤上激发香味
5️⃣面条煮熟,浇多多的卤开吃
🔍tips:烧肉用五花肉加葱姜料酒煮30分钟后切片炒熟~
青岛养老改善选房体会
最近自己和家里人在青岛看了大概前后加起来有一个多月的房子。谈谈体会
先说一下选房子的缘由,主要是手头很紧张,感觉现在的房价还是比较有性价比了,再加上已经有好几年没有看过房子,想了解目前好房子是什么样,最主要就是想给自己买个养老房,最好能有个小院,将来退休有个环境好点的地方养老,而且房子面积布局要好一些的。
主要目前能够选购的房子主要集中在中德生态园、蓝色硅谷、高科园、白沙河出海口附近以及小珠山南边,每个地方都各有优缺点,但价格基本都在1万上下。这一个月不光这些地方,象东李、城阳其实都有大量的房子可选,单价稍高,但目前根据我经过考虑后的选房条件,基本没有什么房子了,当然我目前主要是以新房为参考对象。
我的选房条件目前看是5个:
1.距离三甲级医院车程不能超过10分钟
2.小区要是成熟的社区,里面老人占比不能超过50%
3.小区环境要好,能看山,安静,周边或者小区能有足够大的花园,公园可以散步
4.周边要有成熟的配套,购物方便,10分钟内能够有较大的农贸市场或者集市
今天是2024年8月22日,星期四,处暑
这两天时常会下点小雨,因为潮湿的关系,还是感觉很热。青岛和内陆城市不一样,8-9月会是比较难熬的时间,俗称的秋老虎,因为湿度的关系,但青岛每年都7月中旬才开始热,所以感觉也比较平衡。
今天开始,慢慢就能感觉到进入秋季了,看着满地的落叶和白天越来越短,黑的越来越早,就能体验到。到今天,一年也就过去了2/3。今年希望能够把个人的博客的内容梳理一下,用这个网站做发布出来,整理一些以前去过感觉还挺不错的地方,主要内容放什么还需要再考虑一下。
回忆过往
今日看了抖音董浩叔叔的账号里,有一个视频里说了一句话,感觉好象发生在了自己身上。
原文大体意思是:
发现有一些老人喜欢在一个地方能发呆很久,现在才明白
目之所及皆是回忆
心之所想皆是过往
现在的我,有时候在一个树下,坐在石头上就发很久的呆,确实就是回忆和过往。也不知道是什么打开了时光隧道。